毛泽东说过,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难免犯错误,紧要之处在于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
首先人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错误。
有一本名为《谁会认错?》的书在其封面写道:“人们为什么会为自己的愚蠢看法,糟糕决定和伤害性行为辩护?”这句话至少涵盖了以下信息:一是人通常会遮掩自己犯的过错,二是质问和反思人遮掩自己犯的过错的行为。人当然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屏蔽错误,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这些错误,会如一颗隐形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出来造成严重后果,就如为人诟病的一些特斯拉车上的刹车设计,明明有问题却不更改,遇到紧急情况时,车主只能承受不可控的可怕后果。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当然不会到达这样惨烈的程度,但至少要做直面错误的“猛士”,这种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自卑和恐惧,从而更好地改正键误并向前迈进。
其次,人要积极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可以帮助犯错者取全面地认识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昔日齐桓公坐在屋内,看到一人牵了一头牛去屠宰,觉得牛很无辜,便用羊换下了牛,因为羊比牛小一些。后来孟子指出齐桓公的错误所在:用羊换下牛并不能彰显仁爱,国民只会认为国主吝啬,真正的仁爱应该是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当然,犯错之后听他人反馈与建议属于“马后炮”的做法,其意义在于亡羊补牢。波兰谚语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人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思考其中的价值,改弦更张,作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人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改错。
对于错误,从直面到借鉴,紧跟着就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了。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犯错者不采取措施纠正错误,那些正确的认识又有何用呢?这就像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分明有着绝对的优势,却败仗连连,因为各诸侯各怀异心,商讨得有模有样,实际上放任错误发生,以致于曹操悲愤地控诉:“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错误的所有认识应在实际行动中进行检验。
有人说,进步的奥秘不是从不犯错,而是永不言弃;又有人说犯错是透视自我和人类的一扇窗,诚哉斯言,错误是机会,理性应对,乃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