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诗篇数刀篇。在泱泱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于我来说,诗词远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你眼中的诗词是怎样的呢?也许是拗口难背,也许是枯燥无味,又或许是晦涩难懂?对我而言,诗词看上去就有一种感觉:有意思。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不管意思如何,读来总有一种趣味蕴含其中。唐诗中有巧妙绝伦的韵脚,宋词里有骈散不一的长短句,元曲则更有趣味,杂剧与散曲交互其间,形成了妙趣横生、韵味十足的元曲。总之,诗词天然带有一种节奏感与音韵美。
除去读出的韵味,诗词中描绘的画面也是栩栩如生,令人神往。透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们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孩童在春季争放纸鸢的童趣;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们仿佛身处田园野间,不远处便是南山,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趣;通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看到了边塞奇特壮美的冬季景象一朵朵雪白的冰晶仿佛就在眼前绽开。古诗文中潜藏的自然美景,向来为人称道,令人心生感慨。
也许你会认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篇大论,晦涩难懂,可透过书页,透过浪漫主义的文字表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诗人心系天下、庇护天下“寒士”的无私大爱之形象,流露出的也是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这其中蕴含的情感远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也许你会认为白居易的《卖炭翁》颇有夸张之势,可从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唐朝繁荣之下的腐朽没落,这远比你所认为的更加耐人寻味,也因此更有意思。
然而诗词的意趣从不只流于表面的音韵与画面,真正的妙趣横生之处往往要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对我们来说,诗词不只是学习中的必经之路,它更应该成为我们发掘古代文学之韵味,看到古代社会的不同光景,体会古人之高尚品质的媒介。
相信在你我的细细品味、求知若渴的过程中,终有一天会发现,作为古典文化载体的诗词,真的远比看上去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