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人工”之举不辍, “自我”之心不息

时间:2024-11-11 09:28:19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谁。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覆盖世界每一个角落;而人工智能的兴起,更是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刷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遇事不决问搜索”,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自我智能的思维就可以停止呢?

  我认为,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非但没有减少我们的疑问,反而如同催化剂一般,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无限热情,使问题范围更加宽广,层次更加深入。
  人工智能,为我们揭示更多未知的领域。其每一次革新都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开拓,例如我们每天都耳熟能详的“你好,小迪,请导航到……”让“路痴”开车也不会轻易迷路;“小度,小度,请……”成了很多小朋友无聊时的玩伴。
  可见,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我们体验了生活当中诸多便利与美好,而这种随处可见的“便利与美好”却是过去需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才探索得来的。由此,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也触及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领域,而正是这每一次触碰,才会激发出更多的问题与思考,这些问题不仅仅有“是什么”,还有“为什么和怎么办”。
  “人工智能”之举不辍,人类“自我智能”之心应当不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为了人类更智能,而不是人类更“无能”。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为人类“赋能”,让人类得到极大的解放,它不仅可以执行简单的机械性工作,更让我们从繁重的低端劳动中解放出来。
  但这是为让人类更加智能地工作,绝非为了玩游戏、刷抖音至凌晨五点。万事皆有度,如果养毫无节制,不提升自我,一味满足于简单无脑的行为与工作,我们将到达“无能“之地。“人工智能”,是想让其为人类“赋能”,决非“无能”。
  “问”无边界,应独立思考,深度探究。在海量信息面前,我们绝不应只满足于简单记忆和重复已知,而应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此要求我们做到:问题不再被看作是需要克服的障碍,而是通往新知的桥梁。我们要学会如何在众多答案中筛选、评估,如何在复杂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问题,进而提出更加深刻、独到的见解。
  然而,智能社会的发展引发了社会结构与伦理道德的深刻变革。如人工智能的伦理冲击、网络安全的挑战、个人隐私的保护……这些新兴议题,不仅考验着人工智能的边界,更拷问着人性的底线与社会的智慧。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审视和反思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绝非是“遇事不决问搜索”能解决的,类似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是无法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的,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因此,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非但没有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单调统一,反而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多元和深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应当拥抱智能,而不迷信智能;我们应当珍惜每一个获得的轻易,而不是安图安逸;我们应当珍视由此引发的新问题,走向新的开拓领域。正是这些问题,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不断向前。
  “人工智能”之举不辍 ,“自我智能”之心不息。